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老年性痴呆
编号:222989
植物药在美国的发展、问题与出路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1月10日 北京金瀚方医药研究中心
     一、前言

    人类社会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抵御疾病和强身健体,植物药的应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十九世纪合成药物出现以前,虽然对疾病的治疗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但植物疗法是全球各地使用多的主流治疗方法,而如今,在合成药物中,25%来源于植物。即使在合成药物高度发达的德国,其《医生参考手册》(Doctor′Reference Desk)所列药物中,有40%也来源于植物。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医学研究机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每年从全球25万种植物中,取4000种进行筛选,以开发各种新的药物。近10年来,治疗乳腺癌、子宫癌和肺癌的著名药物——泰素(Taxol)的全球年销售额达13.5亿美元,此药即由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和NIH共同从红豆杉的树皮中提炼的紫杉醇制成的。植物药如此巨大的医疗保健作用,美国医学界历来是忽视的。直至20世纪90年代,全球特别是美国兴起回归自然热以后,替代疗法和植物药才开始被美国民众重新发现。各类人群缺乏理性,醉心于植物药。短短数年,植物药的销售竞超越德、法、意、日,而居西方国家首位。但与西欧相比,美国植物药市场十分年轻,极不成熟,民众的价值取向也不稳定。主流医学界中,持怀疑以致反对植物药的科学偏见者大有人在。美国植物药市场要趋于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论如何,近年来植物药的发展表明,美国植物药市场容量极大,有光明的前景,是中医药走向世界必须进入的重要目标市场。
, http://www.100md.com
    二、美国是全球最后认同植物药的国家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拥有来自各国各族的移民,宗教信仰、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极其复杂,形形色色,无奇不有。但是,政府与社会对此历来采取宽容态度,不加干预,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多元化社会。与此极不相称的是,政府与医学界一直对植物药疗法采取了错误的排斥态度:

    (1)西医是主流医学。绝大多数州立法规定只有西医可合法行医,其他各种疗法均属非法,不颁发行医执照。只有在少数族裔居住相当集中的地区(如加州),才网开一面,予以特批。

    (2)全国医院只提供西医服务。

    (3)保险公司只承保经西医治疗,使用西药的申请人。其他治疗法的费用,不予理赔及报销。

    (4)药房只配售西药,不提供植物药。
, 百拇医药
    (5)医学院和药学院只讲授西医及西药课程,从不涉及其他各种疗法及植物药。从这一点上看,美国的医学教育既极其先进,但又十分封闭与保守。

    这种排斥异己,独尊西医学的政策和做法,对于这个世界上文化最多元化的国家,实在难以设想。直到立国将近200年后,从1970年才有所改变。经过近20年的酝酿和缓慢的量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出现惊人的变化。根据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以色列贝斯总医院的抽样调查显示,主要的变化有:

    (1)使用其他疗法的人数急升。1990年,使用替代疗法者约占成人口33.8%(6000万人);1997年激增至42.1%(8300万人)。即每10个成人中有4个采用过其他疗法。据斯坦福大学医学院1998年调查,对西医治疗不满意的人群中,有40%选择替代疗法,即使非常满意者,也有39%也采用替代疗法。

    (2)植物药疗法广受欢迎。1990年使用人数为150万,1997年剧增至996万,就诊者达1049万人次。
, http://www.100md.com
    (3)众多病人将西医与其他疗法并用。在西医求诊者中,有31.8%(2639万人)还同时使用替代疗法,其中有61%(1600万人)并未咨询自己的医生。

    (4)1997年,在上述8300万人中,有1700万人服用植物药,年龄65岁以上者有300万人。

    (5)1997年,美国成年人花费212亿美元在替代疗法上,其中植物药为51亿美元。

    (6)1997年,美国民众自费使用替代疗法的各项支出为270~344亿美元,而使用西医的自付费用293亿美元,两者比例已趋相等。

    (7)民众对替代疗法日益高涨的热情,迫使美国135所医学院中的63所相继开设各种替代医学课程。其中包括世界顶尖的哈佛、耶鲁、约翰霍普金斯、哥伦比亚、斯坦福、加州大学等院校。这个大趋势也迫使过去将替代疗法视为歪理邪说的美国医学会(AMA)号召其30万会员要多了解替代疗法的信息及学习其施诊技术。
, 百拇医药
    (8)个别保险公司(如加州西方人寿保险公司)已开始同意保险人报销植物药的开支,其他公司也在研究之中。

    造成这种大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1)全球特别是美国兴起回归大自然的热潮、使用天然植物药完全符合民众的这种理念。

    (2)化学合成药物虽然有特效,但副作用大,售价高。有的疾病用化学合成药物尚无法医治。

    (3)在二次大战后的婴儿潮中出生的一代人(7700万),相继进入老年。各种常见多发病频繁出现,使用植物药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因而广受欢迎。

    (4)社会新时尚鼓吹:为生活得更健康,看起来更年青,活得更长寿,促使越来越多民众重视强身健体,经常服用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药等保健药品。

, 百拇医药     (5)民众逐渐倾向于自我治疗,不愿完全依赖医生施治。教育水准越高,这种理念越强烈。植物药为食品补充剂,可自由购买服用,从而充分满足了民众自我治疗的要求。

    (6)国会于1994年通过的“食品补充剂卫生与教育法 (DSHEA) ”,将植物药与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均列入食品补充剂范畴。此法大大制约了FDA对植物药的干预,为植物药的兴起提供了最有力的立法保证,创造了大发展的良好坏境。

    (7)在欧洲与美国对植物药进行的一系列临床试验相继证明,植物药的疗效是确凿的,有科学的药理来说明,增强了民众的信心。50~60%民众认为植物药疗法是有效的,70~80%则认为植物药来自大自然,较化学合成药物安全,副作用小。

    (8)全国各种媒体连篇累牍的宣传报道,使举国上下以“发现了新大陆”的好奇心态,开始关注植物药,接受植物药,很多民众甚至将它视为万灵良药。

, http://www.100md.com     (9)美国医疗体制弊病很多,医疗费用连年上涨,医保费用也水涨船高,民众经济负担过高,加上西医和合成药物并非包治百病,满足不了民众的要求,促使他们去寻找新的路子。

    (10)美国有40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看病吃药是一大经济负担,对一些常见病或轻度疾病,按症状自己服用植物药,是最经济的选择。

    植物药在美国迟迟得不到承认和接受,既有历史原因,更重要是医学界长期存在的科学偏见和行业保护主义思想作怪。

    三、近十年来植物药市场的特点

    1.使用植物药医保结合,以保为主

    据1997年的抽样调查,42%服用植物药的民众,目的在于治病,而其余52%则为了强身健体。用于治疗疾病时,受大多数植物自身特点的制约,其适用范围为以下轻度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过敏、贫血、关节炎、风湿症、哮喘、支气管炎、伤风感冒、便秘、咳嗽、抑郁症、消化不良、疲劳、头疼、心脏病、高血压、高胆固醇、免疫系统失调、失眠、失忆、绝经、痛经、焦虑,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大脑的供血,降低胆固醇,清除多余脂肪与降低体重,肝脏保护,排毒与清除体内废物,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促进妇女的生理平衡,延缓衰老,减轻情绪紧张与精神抑郁,增强体力与肌肉,皮肤保护与护发等等。世界植物药的种类虽有数千之多,但在美国经常使用的不足100种。
, http://www.100md.com
    在这100种植物药中,据美国植物协会认为,最常用的有26种,它们是:银杏、贯叶连翘、狭叶紫锥花、人参、大蒜、锯叶棕、北美黄连、卡瓦胡椒、积雪草、当归、缬草、水飞蓟、绿茶、月见草油、生姜、刺五加、葡萄籽、欧洲越桔、蔓越桔、猫爪草、辣椒、山楂、鼠李皮、南非钩麻、小白菊和甘草等。下面为美国常用植物药及其治疗五十余种常见病上的应用。

    表1 美国常用植物药及其在治疗上的应用
疾病 推荐使用的值物药
老年痴呆症 银杏、假叶树
贫血 紫花苜蓿,蒲公英,荨麻,覆盆子
动脉硬化 辣椒,银杏,大蒜,欧洲越桔
关节炎 腺果藤,小白菊,紫花芷蓿,猫爪草,葡萄籽
哮喘 麻黄,糙枝榆,甘草
背痛 菊,白柳,牛蒡,木贼
褥疮 白毛茛,没药树脂,紫草油膏
膀胱感染 牛蒡,药蜀葵,蔓越桔
疖疮 牛蒡根,狭叶紫锥花,白毛茛,红车轴草,薄公英
支气管炎 胡芦巴,糙枝榆,狭叶紫锥花,生姜,按树
癌症 大蒜,狭叶紫锥花,红车轴草,牛蒡,小酸模,猫爪草
坏疽性溃疡 牛蒡,白毛茛,红车轴草,大蒜,山莓茶
心血管病 大蒜,辣椒,山楂,升麻,银杏
循环系统疾病 银杏,辣椒,升麻,欧洲越桔,欧洲七叶树
肝硬化 水飞蓟,大蒜,紫花苜蓿,牛蒡,薄公英
伤风 狭叶紫锥花,白毛茛,大蒜,生姜,糙枝榆
疱疹 狭叶紫蕉花,白毛茛,红车轴草
结肠炎 母菊,薄公英,小白菊,番木瓜,红车轴草
便秘 芦荟,鼠李皮,决明子叶
节段性回肠炎 大蒜,芦荟,月见草,狭叶紫锥花,白毛茛
皮炎 薄公英,没药树脂,红车轴草,海草
糖尿病 薄公英,白毛茛,人参
腹泻 母菊,山莓茶,辣椒,生姜
浮肿 柏树桨果,欧芹,薄公英,木贼,玉米丝花,海草,大蒜
肺气肿 大蒜,胡芦巴,毛蕊花茶,百里香
眼疾 欧洲越桔,小米草,辣椒
疲劳 积雪草,人参,麻黄
发烧 大蒜,甘草,胡芦巴,生姜,小白菊
女性性冷淡 菝葜,刺五加,锯叶棕,积雪草
痛风 丝兰花,腺果藤,牛蒡,柏树,海草
头痛 白柳,小白菊,缬草,母菊,非洲可拉果仁
胃灼热 芦荟,番木瓜,生姜,胡椒,薄荷
肝炎 水飞蓟,薄公英,白毛莨,红车轴草
高血压 大蒜,辣椒,母菊,欧芹,山楂,亚麻油
高血脂症 大蒜,辣椒,海草,月见草油,紫草油
阳萎 人参,积雪草,锯叶棕,南瓜籽,菝葜
消化不良 芦荟,大蒜,胡椒,薄荷,番木瓜,茴香,胡芦巴
炎症 大蒜,狭叶紫锥花,白毛茛,欧洲越桔,猫爪草,葡萄籽,丝兰花
失眠 缬草,卡瓦胡椒,西蕃莲
肾病 蒲公英根,柏树桨果,药蜀葵,荨麻,红车轴草
失忆 银杏,人参,积雪草
绝经 当归,月见草油,升麻,甘草,人参
偏头痛 缬草,卡瓦胡椒,西蕃莲
肌肉痉挛 当归银杏,木贼,小槲树
肥胖症 积雪草,柏树桨果
寄生虫 黑核桃,大蒜,芝麻,南瓜籽,无花果
牛皮癣 月见草油,海草,蒲公英,白毛茛,牛蒡,洋苏叶
咽喉炎 大蒜,糙枝榆,接骨木果,狭叶紫锥花
精神紧张 母菊,蛇麻草,猫薄荷,缬草,人参,西蕃莲
扁桃体炎 母菊,狭叶紫锥花,洋苏叶,百里香
溃疡 芦荟,母菊,白毛茛,糙枝榆,甘草
眩晕 银杏,辣椒,蒲公英
前列腺疾病 锯叶棕,南瓜籽,大蒜,柏树浆果,人参,仙人掌花
在上述26种植物药中,历年来最畅销者为银杏、贯叶连翘、狭叶紫锥花、人参、大蒜、锯叶棕、卡瓦胡椒等10种,其排行榜见表2所列。
, http://www.100md.com
    表2 美国历年来最热销的植物药
排序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1 狭叶紫锥花 人参 银杏 银杏 银杏
2 大蒜 狭叶紫锥花 人参 贯叶连翘 贯叶连翘
3 白毛茛 大蒜 大蒜 人参 人参
4 人参 银杏 狭叶紫锥花 大蒜 狭叶紫锥花
5 银杏 白毛茛 贯叶连翘 狭叶紫锥花 大蒜
6 锯叶棕 麻黄 锯叶棕 锯叶棕 锯叶棕
7 芦荟 亚麻籽 葡萄籽 葡萄籽 卡瓦胡椒
8 麻黄 车前子 月见草 卡瓦胡椒 葡萄籽
9 刺五加 锯叶棕 酸果蔓 月见草 蔓越桔
10 酸果蔓 鼠李皮 缬草 白毛茛 缬草
2.植物药的研发基本上仿效欧洲特别是德国的经验
, http://www.100md.com
    美国植物药起步很晚,缺乏人材和经验,使用历史短。近10年来,其研发、生产和应用,基本上仿效欧洲的路子。美国市场上最热销的十几个植物药,几乎都是先在欧洲流行,证明疗效与安全性确切,再引进到美国。最显著的例子就是银杏、贯叶连翘、大蒜、人参与卡瓦胡椒的应用。和欧洲相似,植物药主要是单方药,采用提取物为原料,制成片剂或胶囊出售。由于缺乏临床使用经验,也不熟悉各种植物药复合以后产生的协同增效作用,故复方药开发的品种不多。美国植物药生产商最重要的创新,就是将植物药提取物与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保健品相混合在一起,作为一种复方药剂出售。从中医药、印度医药及欧洲传统草药的观点来看,这是十分奇特的组方思路。

    美国国会通过的DSHEA法案,将植物药列入仪器补充剂范畴,给予十分宽松的政策。但该法同时规定,植物药必须用植物全株或其根、茎、叶、花、果等部分制药,不得掺加任何化学合成药物或任何违禁化学组份,否则属于违法,FDA可禁止其销售。这点与德国的药品法的规定完全相同。

    中国中医药的深奥理论与丰富实践,大量的中成药及民间配方等,是世界医药的瑰宝。但它们对美国植物药的发展影响极微。究其原因,一是看不懂中文文献资料,二是不理解中药的组方原理,三是存在各种偏见。至于中医的辩证施治,按人按病开药,知者更是凤毛麟角了。
, http://www.100md.com
    3.植物药出现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势头

    植物药过去仅在亚裔集中的地区流行。此外,在原料产地落矶山脉的犹他州和科罗拉州也比较盛行。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会通过DSHEA法案,鼓励民众使用植物药;加上全国媒体不遗余力的宣传造势,使植物药脱颖而出,迅速走红。1994~1998年五年间,美国植物药销售的年增长率竞高达15~20%,成为整个工业增速最快的部门,为满足民众追求时尚的要求,生产商除将植物药制成各种药物外,还添加到各种食品与饮料中,加入美容护肤护发用品和家庭卫生用品内。

    表3所列为在连锁超市与大型商场中,某些热销植物药销售数据,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这种高速增长的势头。

    表3 历年来美国大型商场与超市中主要植物药销售情况(百万美元)
药名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银杏 48.1 82.0 136.9 219.8 337.5
贯叶连翘 7.4 21.5 55.8 139.3 308.9
人参 138.3 159.8 177.4 193.4 208.5
大蒜 155.3 166.6 174.3 180.4 184.9
狭叶紫锥花 63.9 73.9 92.6 122.2 156.4
锯叶棕 2.2 2.8 4.1 7.7 13.8
其他 461.8 659.5 953.1 1277.9 1576.3
年增长率 31.3% 37.2% 34.8% 30.4% 30.1%
注:药房、天然产品与保健品专卖店及直销等销售渠道不包括在内。
, 百拇医药
    表4 1998年植物药在药房与食品超市销售情况
药名 销售额(百万美元) 年增长率(%)
银杏 138 140
贯叶连翘 121 2801
人参 98 26
大蒜 84 27
狭叶紫锥花 33 151
锯叶棕 27 138
葡萄籽 11 38
卡瓦胡椒 8 473
月见草 8 104
狭叶紫锥花/北美黄连 8 80
蔓越桔 8 75
缬草 8 35
其他 31 ——
合计 583 ——
由于使用植物药的范围实在广泛,因而很难确切统计其年销售额。以销售最旺的1998年为例,不同机构的估计为:美国营养业学报(Nutrition Business Journal),美联社及CNN,43亿美元;华盛顿邮报,40~60亿美元;哈佛大学医学院,51亿美元(1997);美国政府联邦贸易委员会,120亿美元,其中用植物药减肥为50~60亿美元(1997)。美国某市场调查公司给出的1994、1995及1996年的销售额分别为:50、58与65亿美元。
, 百拇医药
    以上植物药销售额估计数据表明,美国已成为世界植物药的主要市场,短短数年,其排名已超过德国的36~40亿美元销售额,而占西方国家之首。这表明美国植物药市场的潜力和容量是非常巨大的。

    4.美国植物药资源不足,严重依赖进口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已拥有巨大的植物药市场,其中不少从事药用植物的种植。但由于地理环境与气候的限制,农民种植习惯与经验的影响,以及生产成本的因素等,药用植物的产量仅能满足生产需求的25%,75%的原料药依靠进口,自给率相当低。美国植物药生产商的经营策略是根据药物生产的需要,从全球各地物色并进口质量最好,价格最低的原料,而绝不受制于国内的供应能力。他们不存在国产化概念,考虑原料来源纯粹从资金最佳使用的原则出发。为此,有的甚至在外国建立自己的药用植物种植基地,以保证质优价低的原料供应。美国Pharmanex(华美药业)公司1998年在中国湖州设厂,利用中国银杏及其他中药原材料生产植物提取物即是典型例子。
, http://www.100md.com
    美国向全球采购的植物药原料,部分如表5所列。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原料主要有:银杏、黄芪、当归、五味子、灵芝、刺五加、芍药、枸杞、天门冬、牛蒡、肉桂、麻黄及甘草等原料药(全药或提取物)。印度、中国、德国、墨西哥、智利五国为美国植物药原料与产品的主要进口国(表6)。美国市场上质量高的植物药,其原料都从德国进口,价格很高,但相应的产品售价也最高,一般都供大公司使用。在表6上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植物药资源其实不及中国,但出口值却超过中国。如果考虑到香港主要是转口贸易,中国加上香港才勉强超越印度。

    表5 美国若干植物药原料的主要进口国
药物 主要进口国 药物 主要进口国 药物 主要进口国
牙买加胡椒 危地马拉 生姜 洪都拉斯 欧洲越桔 东欧
大茴香 土耳其 银杏 中国 黑莓 埃及
山金车花 墨西哥 积雪草 斯里兰卡 紫草 东欧
洋蓟 意大利 山楂 智利 车前草 东欧
天门冬 中国 海索草 法国 假叶树 东欧
黄芪 中国 欧洲刺柏 南斯拉夫 金盏花 埃及、东欧
伏牛花 印度 卡瓦胡椒 斐济 黄蒿 欧洲
罗勒 埃及 熏衣草 法国 绿小豆蔻 斯里兰卡
月桂 意大利 蜜峰花 意大利 小豆蔻籽 危地马拉
甘草 埃及 毛蕊花 东欧 猫爪草 秘鲁
半边莲 欧洲 芥子籽 加拿大 春黄菊 埃及、法国
刺五加 中国 荨麻籽及叶 东欧 牡荆 东欧
药蜀葵 意大利 匈牙利红辣椒 以色列 小木树 墨西哥
水飞蓟 欧洲 欧芹 以色列 繁缕 东欧
艾蒿 东欧 芍药 中国 肉桂 印尼、中国
丁香 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 蒲公英 法国、墨西哥、中国 牛蒡 中国、意大利
芜荽 埃及、以色列 罂栗籽 荷兰 百里香 意大利
玉米须 东欧 红山莓叶 中国 香根草 印度
小茴香 埃及 灵芝 中国 野山药 墨西哥
贯叶连翘 东欧 鼠尾草 意大利 欧蓍草花 东欧
当归 中国 五味子 中国 枸杞 中国
接骨木果 东欧 香菇 日本、中国 人参 韩国、中国
小米草 东欧 绿薄荷 埃及 郁金 斯里兰卡
白柳皮 东欧 育亨宾皮 非洲 牛至 意大利
白珠树叶 印度 催眠睡茄 印度 -- --
表6 1997年向美国出口植物药的主要国家或地区
国家或地区 出口额(百万美元)
印度 62.63
中国 55.32
德国 38.07
墨西哥 19.93
智利 16.64
日本 14.48
西班牙 14.38
韩国 9.21
香港 8.63
巴西 6.41
前10名总计 245.70
其他国家与地区 72.48
总计 318.18
注:包括原料、提取物及植物药制成品在内。
, 百拇医药
    表7为2000年各国向美国出口的原药统计。由表7可知,中国为最大的出口国,无论在出口数量与金额上均超过其他国家。需要注意的是,意大利的原药出口量仅为76.8吨,但金额则达377万美元,这表明其每吨原药出口值远高于中国。

    表7 2000年各国向美国出口植物药原料统计
国家或地区 出口数量(吨) 出口金额(万美元)
中国 5133.7 2179
意大利 76.8 377
印度 2108.5 311.8
德国 288.5 166.7
巴西 452.9 146.6
法国 192 135
新加坡 191 127.5
日本 53.6 118.4
智利 633.6 101.5
台湾 149.8 92.7
全球 13711 4933
注:以上均指干的或新鲜的原药。
, 百拇医药
    5.植物药公司数量多而规模偏小

    和化学合成药物公司不同,美国的植物药公司历史短,规模小,无论从资金、人力资源、生产技术条件、营销手段、销售额及利润上,都远不及传统的药物公司。表8列举了1997年美国植物药公司的规模情况。总的来看,其规模和欧洲的植物药公司大致相近。不同点则在于,美国的植物药公司除植物药以外,还同时生产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各类营养保健品(即食品补充剂)。

    表8 美国植物药生产商与原料供应商的规模
规 模 数目 销售收入(亿美元) 所占比例(%)
植物药生产商(1997)(注) >1亿美元 16 33.2 55
0.2~1亿美元 38 15.4 25
<0.2亿美元 996 11.9 20
原材料供应商(1995) >0.2亿美元 8 1.76 36
0.05~0.2亿美元 15 1.35 28
<0.05亿美元 127 1.78 36
注:所述生产商除植物药外,同时生产维生素与矿物质等保健品。
, 百拇医药
    由表8可知,95%的美国植物药公司,其销售额均在2000万美元以下,996家公司的销售总和仅占全部植物药销售额的20%。但占总数1.5%的大公司,共销售则占到总额的55%,每家的销售额均超过1亿美元。至于150家原材料供应商,则规模更小。

    6.充分利用既有的庞大销售网络

    美国植物药在短短数年之内获得惊人的发展,1998年起销售额就超越德国而据西方各国首位,这与植物药的销售充分利用美国既有的庞大销售网络有直接关系。植物药在美国的法定地位是,既非药物(DSHEA法案与FDA规定它不得声称为药物),亦非食品,而是属于两者之间的食品补充剂,这是一个特殊的灰色地带,管制特别宽松。生产商与销售商凭借植物药这一特殊地位,利用药物与食品所不能使用的一切商业渠道来拓销产品,并大获成功。美国植物药的销售通过以下渠道进行:

    (1)沃尔格林(Walgreen,在全国拥有2400家分店),CVS(4000家分店),埃特(Rite Aid,3900家分店),埃克特(Eckerd,2800家分店)和朗氏药房(Longs Drug)等,超过15000家连锁药房经销植物药。
, http://www.100md.com
    (2)保健品/天然食品店。全国共14900家连销店经销。最著名的有粗制食品商场(Whole Foods Market)野生燕麦公司(Wild Oats Market)等。

    (3)大型商场。沃尔玛(Wal-Mart,全国3400家连锁商场)和K玛(K-Mart,2100家商场)均有植物药专柜,沃尔玛通过GEM方式生产出售本身产品外,也经销其他公司植物药。

    (4)维生素与食品补充剂连锁专卖店。如通用营养品公司(GNC,全国近5000家分店)等,是经销植物药的主要渠道,GNC主要销售其自产的植物药。

    (5)食品与杂货超市。安全之路(Safeway,1500家分店),克劳格(Kroger,2300家分店),阿后生(Albertson,925家分店)均出售各种植物药。

    (6)多层直销或传销。有的植物药公司专门通过传销方式销售其产品,最成功的有草药生活国际公司(Herbalife INternational),天然阳光产品公司(Nature′s Sunshine Products)和仙妮蕾德公司(Sunrider)。草药生活国际公司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中开展直销业务,其产品主要是用植物配制的伤风感冒药,咳嗽药,减肥药和护肤护发用品等80多个品种,1992年在美国和海外14个国家做直销,销售额4.05亿美元。1996年扩大至36个国家。1997年再扩至38个国家,直销人员超过100万,1998年销售额达8.7亿美元,超过以任何传统方式销售的植物药公司营销额。仙妮蕾德公司1982年于美国创立,生产约150种天然植物为原料的药茶、药膳与饮料,减肥药,天然护肤护发用品及洗涤用品。近年已在广州及天津设立分支机构,在25个国家有分公司。8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直销,参与直销人员亦达到100万人,其1996年的营业额已达6亿美元。由于直销方式的市场遍布全球,灵活性极大,可以有效规避一国一地出现的市场萧条,销售费用又低,事实证明这种营销方式是成功的。这些成功经验已促使其他植物药公司考虑以之代替传统的营销模式,而华美药业公司于2000年开始实行了这种转变。
, 百拇医药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FDA报告的数据:1996年,多层直销的销售额竟高达整个植物药销售的38%,它远远超过以上任何一种销售渠道的销售额。

    直销方式在90年代传入我国以后,由于法制不完备,人员素质低,以及因急功近利的躁动态而散失理性,从一开始就被人利用而走入歧途,它已经完全蜕化变质,说明这种在国外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并不符合当前中国国情。但不应否定它的成功,也不应妨碍中国植物药企业将这种方式用之于国际市场,因为国际市场毕竟比国内市场规范而有序,重视商业道德,法制健全又执法严厉。

    (7)网上销售(电子商务)。由制药公司自己开设,亦有由授权的经销商开设。由于全球上网人数剧增。电子商务日趋规范与安全,利用网上销售受到极大重视。目前98%的植物药企业已上网销售。1997年食品补充剂网上营业额为1200万美元。1998年已增至4000万美元。

    (8)其他渠道。电视直销,邮购,替代疗法诊所甚至有的保险公司也参与销售。但其销售额比得很小。美国植物药近年高速增长的事实表明,一个新兴产业若无庞大完善,实力雄厚而又行之有效的营销网络予以支持,它是无法将蛋糕做大的。单有高质量,疗效好的产品,有声势浩大的广告造势,但缺乏强劲有力的营销渠道,产品很难占领市场并不断扩大份额。美国植物药销售所用的各种方式均已高度网络化,这些网络遍布全国大中小城市以至穷乡僻壤,有完备快速的物流配售体系,民众从中都可买到所需的植物药。有的网络还扩展至全球几十个国家,规模十分庞大但却能高效运作,不出现种种经营危机,在西方国家是少有的。在合成药物和食品销售中,也无法做到。
, 百拇医药
    四、植物药市场高速发展中暴露的问题

    1.参与者汹涌而来,竞争激烈,市场迅速饱和

    植物药从原料收购到制成标准成份的提取物出售,其中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以1999年美国西雅图植物药市场上的批发价为例,治疗糖尿病的海南蒲桃,在原料产地中国、南亚、东南亚的价格为0.35~0.5美元/千克,经加工成提取物后,价格就提升至641美元/千克,为原料价的1282~1831倍。用于治疗精神紧张和抑郁症的积雪草,亚洲原料价为0.75~1.25美元/千克,制成提取物的价格为437美元/千克,两者相差350~583倍。治疗关节炎用的钩果草,在产地纳米比亚、南非和博茨瓦纳的原料价为2.30~3.28美元/千克,而提取物的售价为702美元/千克,升值了305~214倍。

    由于超高额利润的有力驱动,从1994年起,短短三、四年中,催生出数百家生产与经营植物药的企业。与此同时,一些合成药业巨头也纷纷进入植物药领域,如拜耳(Bayer)、华纳兰伯特(Warner-Lambert)、勃林格英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等都相继生产植物药。有的挟其雄厚资金,兼并或收购有发展前途的植物药公司,如美国家用产品公司(AHP)兼并了华美药业等。上千家生产商在此期间纷纷新建与扩建生产设备,至1999年,美国市场进入饱和状态,很快就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1999年下半年开始,植物药在激烈的竞争下,销售开始出现停滞,增速放缓。
, 百拇医药
    2.植物药缺乏严格监管,药物质量难于保证

    DSHEA法案将植物药列入食品补充剂范畴,实际上对其生产与销售起了松绑作用,它将FDA对药品的监管作用,严格限制在那些药品标签不合格(即声称可治疗或预防某些疾病),以及含有化学合成药物和违禁化学物质等查处方面,其监管力度远低于对化学合成药物的管理。

    另一方面,美国的植物药工业由于起步晚,缺乏专家与人才,使用植物药的经验也少,因此,长期没有编制自己的植物药药典有关的产品与生产标准,因而,其结果是产品品质良莠不齐,保证不了药物的纯度、质量、药效与安全性。药品的质量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医药专家、媒体和普通民众的严重关切。

    为评估植物药的质量情况,1999~2000年,美国消费者试验所(Consumer Lab)对市场上各公司生产的植物药作了测试。表9列出银杏、贯叶连翘、人参、锯叶棕、狭叶紫锥花和缬草等6种药物的化验结果。其合格率为53~77%,最差的仅达到41%,说明产品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
, http://www.100md.com
    表9 部份植物药产品化验结果
药品 受检药品数 合格率(%) 不合格数 不合格原因
银杏 30 77 7 7种药品的萜内酯均低于规定值,其中3种药品黄酮甙低于规定值
人参 22 41 13 8种药品含杀虫剂六氯苯,2种含铅超标,7种药品所含活性成份人参皂甙不达标
贯叶连翘 21 67 7 4种药品的金丝桃素为规定值的77~85%,1种药品的贯叶金丝桃素为规定值21.7%,5种药品受镉污染
锯叶棕 27 63 17 1种产品标签不合格,5种药品所含活性,成份不达标,4种产品不含脂肪酸或甾醇,4种达不到脂肪酸最低值
缬草 17 53 8 4种产品全部不含缬草酸,4种仅含50%
狭叶紫锥花 26 54 12 6种产品标签不合格,1种产品总酚含量仅54%,1个微生物超标,2种不含活性成份紫锥花甙
以上各种药物均为随机采购的,测试结果具典型意义,表明在高速增长之下,美国植物药的生产已到了严重失控的地步。这种质量状态造成极大负面影响,使很多民众对植物药开始产生怀疑,认为植物药是缺乏有效监管的药物,失去消费信心,望而却步。纽约时报则以“美国人在赌博”为标题,认为盲目服用植物药无异饮鸩止渴,对健康得不偿失。过去为植物药和替代医学助威造势的媒体,反过来纷纷质疑植物药的质量、纯度和疗效。
, http://www.100md.com
    在此需要提出的是,由于FDA无法插手管理符合标签要求,其成分又不含违禁成分的植物药。与此同时,在美国市场上,各公司的植物药产品又有成千上万种,FDA实际上根本无法进行全面有效的核查。为了避免发生药物事故导致消费者健康受损害。民众追究政府的责任,FDA规定生产商在药品的标签上特别注明:“标签上的产品说明并未经过FDA的评估”,以规避其所负责任,此项规定更增加消费者对植物药缺乏监督的疑虑。FDA这种作法在各国药物管理上是十分罕见的。

    3.民众用药缺乏指导,药物相互作用包含隐患

    德国拥有2.5万名草药医生,西医熟悉植物药的功能衣适应症,80%西医为病人开植物药处方,在药房更有药剂师为采用自我治疗的民众提供服用植物药的指导,所有植物药均置于联邦卫生部E委员会编制的植物药药典管理之下。因此,德国民众使用植物药是有效并安全的。相比之下,美国都不具备这些在全民中推广使用植物药的必备条件。
, 百拇医药
    由于众多美国西医缺乏对植物药及其疗法的基本训练,再加上科学上的偏见,虽然整个美国社会从90年代开始就兴起回归大自然的热潮,三、四年前又出现服用植物药的火爆现象,但目前为止,仍然仅有2%的主流西医同意病人使用植物药。至于美国本国的植物药药典,目前尚在编制过程中。

    哈佛大学医学院1998年的同样调查显示,有1600万人在并未与医生商量而自行使用替代疗法(植物药疗法)。此外,有672万人在使用西药同时,还服用植物药和大剂量维生素。这种现象,也引起主流医药专家高度关切。由于缺少使用植物药的经验,西药与植物药相互作用会导致哪些不良反应?后果如何?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事实上,绝大多数美国民众是在毫无医生指导之下服食植物药,因此无法合理确定其剂量和服用期限。这些都是推广植物药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安全性隐患。

    4.输美大批中成药出现违规问题,更增负面影响

    中美建交以来,中成药在美国亚裔人群中一直广受欢迎,销售逐年稳定增加,主要原因是其疗效确切,亚裔民众熟知其服食方法,也是十分安全的。在植物药的纯度,质量与安全性广受质疑之后,加州卫生署对市售的600种中成药进行了监测化验。其目的在于评估这些药物是否真正符合DSHEA法与FDA的三项规定,即不含化学合成物、不含违禁化学物质、重金属不超标(另有两项要求关于有害微生物不超标,产品标签正确无误,未作检查)。1999年,公布首批260种中成药的化验结果。有47%即123种药物违反上述三项规定,令人震惊。
, 百拇医药
    在常规药物中,有不少是中国知名中药厂的品牌产品,如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片,大活络丹,川贝枇杷止咳露,蛇胆川贝液,人参再造丸,定心丸,六神丸,复方西瓜霜以及片仔癀片等等。这些药物违规情况再经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披露,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给在美国市场上的中药造成意想不到的冲击。一个位于美国加州的名为As You Saw的民间组织发起抵制中成药的活动。该组织能量很大,常以环保、健康和人权等为题,向大企业如可口可乐、耐克鞋业等发难。2000年很多一向经销中成药的西海岸地区亚裔食品超市,在该组织的压力下,停止销售100多种上述违规中成药。更有甚者,加州州政府在其舆论影响下,今年竟然要求在所有中成药的标签上加上“政府警告,此药物含有毒性”的歧视性条文。这无异是企图通过行政干预手段,将中药和植物药抹黑和搞臭。

    以上情况表明,在中国入世以后,为将中草药更好地推向国际市场,实现中药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中草药业界必须注意“入国问禁”的原则。为了占有市场,产品一定要与国际接轨。按照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改进中成药组方,在保持并提高药效的基础上,开发完全满足海外市场要求的新型中成药。
, http://www.100md.com
    此事件再一次说明,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将是长期的。作为文化重要内涵之一的中医药,在其走世界的过程中,总会遭受种种质疑、诽谤、抵制甚至打击,关键要中医药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中医药理论和组方的原理与方法,以及用严密的临床试验确证中草药的疗效,使西方医药界信服。

    5.在各种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下,植物药销势下滑

    植物药在1998年攀升到顶峰之后,由于出现以上不利因素的共同影响,进入1999年后,民众对植物药的狂热出现降温,转向较为理性的对待,销售开始疲软。2000年,整个市场继续保持低迷。据美国营养业学报估计,2000年的销售额为42亿美元,在全部饮食补充剂销售中,约占25%,次于维生素类的60亿美元销售额。与1998年相比,有的销售渠道营业额下降了30~50%。

    2000年,某些植物药在药房,大型商场和仪器超市的销售变化情况,见表10所列。
, 百拇医药
    表10 2000年各类植物药销售升降情况
植物药 销售升降(%) 植物药 销售升降(%)
升麻 2.0 大蒜 -20.0
绿茶 39.4 银杏 -32.1
水飞蓟 14.6 人参 -25.2
大豆制品 115.6 葡萄籽 -5.7
缬草 70.5 卡瓦根 -16.2
山桑子 -3.7 银杏棕 -2.5
狭叶紫锥花 -20.4 贯叶连翘 -45.4
月见草 -1.0 - -
两年来,植物药市场变化的特点是:有些一直位居销售前列的品种,如银杏、贯叶连翘、大蒜等销势明显滑坡。而过去并不获得重视的品种,如缬草特别是大豆制品则出现了热潮。虽然出现不景气,但由美国天然营养品协会(NNFA)于2000年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目前仍然有30%的美国民众服用各类植物药。NNFA预测年增长率由1998年的15~18%在2001~2003年下降到2.4%。
, http://www.100md.com
    五、植物药摆脱滑坡的措施

    1.加强生产商自律意识,将植物药纳入药典管理

    植物药的纯度、质量、疗效与安全性,根本上取决于生产商的管理行为。德、法、意等国家成熟而规范化的市场,不存在上述失控问题。为加强自律意识,美国植物药生产商协会(AHPA)、美国植物协会(ABC)和NNFA等组织代表食品补充剂行业,向FDA提出食品补充剂GMP标准草案,以此规范围内植物药的生产。美国自己的植物药药典也在加紧编制中。为应急需,ABC组织一批专家教授翻译出版了德国E委员会的植物药药典,以指导药物生产,并供医生与民众用药的参考。更重要的是,ABC在德国药典基础上,结合当前最常用的药物,以大量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试验结果,加以增订、补充,出版植物药药典全书。此书虽未全面收入所有药物,但对德国药典陈旧和矛盾之处作了必要的修正,有很大指导作用。

, 百拇医药     1995年,美国成立了民间的“美国草药药典”机构,它组织各国数十位医疗,药物,植物,病理,毒理,生物技术,生产等方面的专家,着手编制美国草药药典,但尚未出版。与此同时,为满足植物药标准化的需要,“美国药典”在化学合成药物和兽用药物之外,专门设立一个植物药的国家配方(NF)部,分批分期编制出版最常用的植物药标准,目前已颁布银杏、人参、大蒜、贯叶连翘及水飞蓟等十几个标准。展望未来,NF标准可能为全美植物药业界接受并正式采用。

    2.设立专门基金。对民众普及植物药的教育

    要拓展植物药市场,关键要使民众了解药物的组成、功能、适应症、不良反应和使用剂量等基本知识,做到正确用药。为此,NNFA向植物药企业募集100万美元为基金,准备推行此项普及植物药的国民教育。

    3.推陈出新,不断开发新药
, http://www.100md.com
    美国民众历来有追求时尚的传统,喜新厌旧,崇尚新潮,1998年的贯叶连翘热和2000年的大豆营养品热,是典型的例子。为适应民众这一消费心理,植物药专家向生产商推荐近期生产下述新药,用以刺激市场:西洋参,穿心莲,生姜,山楂,红花苜蓿及五味子。

    4.改进营销,采用直销方式

    为抑制销售滑坡,众多植物药公司纷纷增加营销力度,有的采用买一送一等降价措施吸引消费者,有的则转轨成直销。NNFA除在国内东西海岸地区,每年举办大型展销会外。1999年起,又每年一次在欧洲举办欧洲展销会,将美国天然产品推向欧洲市场。有的营销专家则建议美国植物药企业向澳洲与台湾、香港地区发展,开拓新的市场。

    六、未来市场机遇

    和西药相比,植物药在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上,药费低、民众的经济负担要小得多(表11)。因此,在未来与西药的竞争中,植物药能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 百拇医药
    表11 某些疾病植物药与西药药费开支比较
疾病 使用的西药 每月药费(美元) 使用的植物药 每月药费(美元)
前列腺肥大 Proscar 62.23 锯叶棕提取物 31.98
偏头前 Imitrex 36.50 小白菊 12.43
抑郁症 Prozac 75.05 贯叶连翘提取物 15.69
失眠 Restori 24.05 缬草根提取物 9.59
高血脂 Mevacor 69.50 无臭大蒜 37.49
老年痴呆症 Tacrine 137.24 银杏提取物 20.99
增强免疫系统 Symmetrel 52.38 狭叶紫锥花根 38.07
注:此为1998年数据,目前植物药售价大幅下降,两者比较,植物药更经济。
, 百拇医药
    美国的市场专家认为,植物药如若企图今后有更大的发展,必须根据国内人群的特定需要,特别是流行病的分布,开发各种能与合成药物竞争的药物。根据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盖洛普民意测试中心的调查以及众多医学专家的预测,美国流行病的特点与植物药的发展机遇如下:

    1.消费对象

    专家预测,在今后二十年间。主导美国植物药市场的主流,将是那些关心健康而经济条件又好的婴儿潮中诞生的一代人。2005年时,这部份人群将占全国人口1/3。另一重要对象是主张自我治疗的人群,目前这部分人口约有5100万人,他们主要是职业妇女,年龄为40~65岁的民众,以及高学历(研究生)人员,家庭年收入在5万美元以上者。

    除此之外,美国年轻一代已变成“不健康的一代”,他们在健康上存在诸多问题:1000万儿童属于临床肥胖,19岁以下有2740万人患胆固醇过高,220万人有高血压,这些人也是开发植物药时,要针对的对象。
, 百拇医药
    2.美国的若干流行病

    (1)关节病。8000万美国人患有轻重不同关节病,其中50%为关节炎。女性占2600万,男性为1420万;其余50%则由于激烈锻炼,运动损伤等引起。80%的50岁以上人群有各种关节不适。1/3美国民众认为值物药可治关节炎,22%认为具有预防疗效。近年美国市场上畅销的,专治关节病的药物Zinaxin,是用已获专利的姜酚提取物制成,该药有助于恢复关节组织及胶原质。

    (2)7000万民众有消化系统疾病。其中15%每日发病,1800万人每月至少发作一次胃灼热或胃食管回流疾病,500万人有胃溃疡,270万人患胃炎,440万患便秘,其中50万人每日发生。在今后数年内,50~60岁年龄段的人群,患消化疾病将增加35%,9000万民众使用中和胃酸药物和其他舒解药,药费支出分别为13亿及7.5亿美元。

    (3)9600万人胆固醇超过200mg/dl,其中3780万人≥240mg/dl。到2005年,在50~64岁人群中,将增至33%。1997年,降血脂药销售额为30亿美元,2003年将达100亿美元。
, 百拇医药
    (4)1000万人有动脉粥样硬化症。另外5000~7500万人也有可能得同样疾病。植物药中的茶多酚、车前子、基威果提取物都是有希望的药物。

    (5)妇女更年期。目前已有3500万妇女进入更年期,另有1000万即将进入更年期。施治方法主要服用天然植物雌激素。有75%妇女绝经后出现至少一种更年期综合症。但85%绝经妇女不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大部分自我保健。植物药中的亚麻籽和大豆异黄酮市场前景很好。32%的妇女认为植物药对痛经有效。20%认为可以预防。

    (6)超重与肥胖。按美国大都会保险公司严格的体重标准,82%的美国民众属于超重状态。最严重的是,20%女童也患肥胖症。针对这部分人的健康问题应是药物开发的新方向。

    (7)美国有1400万人患视网膜斑变性症,这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另有640万人患白内障。由于这些疾病都是眼睛受氧化以及年龄老化的结果。采用含花青素及其他护眼的植物化学物如黄体素及玉米黄素来制造保健饮料及药物,将是一个方向。
, http://www.100md.com
    (8)情绪烦躁。65%的民众认为平时承受巨大压力,56%认为情绪烦躁是健康首要问题。67%成年人为此失眠。1990年,睡眠紊乱所占比例为38%,1998年增长至67%,各种安眠药的销售额为1亿美元,有3200万患者采用自我治疗方法,13%民众认为植物药治疗失眠有效,23%则认为可用于预防。目前NIH正对褪黑素进行研究,但植物药中的缬草,西番莲和洋甘菊也有较好疗效,是褪黑素的竞争对手。

    (9)抑郁与焦虑。有1900万人患抑郁症,另有2300万人有焦虑症。治疗抑郁症药物的年销售额已达4.79亿美元,而焦虑症药物则为7.22亿美元。1/3民众认为植物药对安神有疗效,25%认为可用于预防。贯叶连翘是首选的植物药。NIH已对其进行临床试验研究。

    基于上述情况,美国35%制药企业,95%生物技术公司和55%食品公司,将研发重点针对上述社会健康问题。其中,67%侧重于心脏病,56%为癌症,56%为高血脂症,37%为骨质疏松,37%为糖尿病,30%为高血压。植物药的研发也将围绕上述重点展开。

    在保健方面,则要求植物药能提供增强身体活力、提高思维敏锐性、改善免疫系统以及帮助缓解精神压力的新型药物。, 百拇医药